洛阳市总工会

五一巾帼风采丨先进典型事迹风采展播④

发布时间:2024-03-08 11:11:55 点击数:293

她们,是榜样先锋

在新征程中彰显责任担当

她们,是最美女性

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

爱岗敬业、拼搏进取

争先创优、担当奉献

是她们的代名词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是她们的真实写照

她们的故事不一定轰轰烈烈

却温暖而振奋人心

为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

和中国第101个妇女节

洛阳市总工会推出“五一巾帼风采”专栏和大家一起分享她们的故事!

 

666.jpg

2023年度洛阳市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石荣荣

       2012年,石荣荣作为中航光电首批派遣到商飞的联合研发人员,恰逢C919飞机处于设计阶段。当时国内航空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lectrical Wiring Interconnection System ,简称EWIS)专业才刚刚起步,作为中航光电EWIS第一人,石荣荣翻遍国内外文献、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反复推敲、验证,她不仅一步步见证了C919翱翔蓝天的全过程,更成就了她自己——成为国内EWIS行业翘楚。石荣荣开创了EWIS电磁兼容验证技术在国产大飞机上的应用,攻关的复材飞机接地网络技术在国内首次在军机上应用,仗“剑”走天涯,为航空报国、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以梦为马,奋进趁年华。2012年,石荣荣作为中航光电首批派遣到商飞的联合研发人员,恰逢C919飞机处于设计阶段。当时国内EWIS专业才刚刚起步,加入上飞院EWIS设计团队后,用最短的时间熟悉C919的设计流程、研发平台、技术规范,并主动钻研国外文献、争分夺秒地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用心琢磨、反复推敲、逐步验证。2012年底,在上飞院电气部组织的优秀供应商设计人员评选中,石荣荣得票最高,当选年度的优秀供应商设计人员。“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石荣荣的力量来源于她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在大飞机整个研制过程中,石荣荣时刻保持饱满的激情,对待工作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如痴如狂的地步。上飞院EWIS室、各大试验室、C919总装车间、ARJ总装车间、商飞北研宽体客机多电验证试验室、商飞试飞中心都留下了石荣荣奋斗的身影,那些为服务生产现场、克服困难、保障用户项目的镜头只是无数坚守、担当的一个缩影。

       二、潮头放歌,劈波斩浪扬远帆。2016年初,上飞院电气试验室C919飞机101架机电源功能验证平台线束因设备构型升级,需进行更改以及增加线束制作,由于101架机总装在即,急需完成试验室地面验证工作。接到客户需求后,石荣荣带领由工艺,检验,工人组成的11人团队,赶赴上飞院现场,梳理更改单,制定更改方案,解读C919飞机工艺规范,给现场保障团队培训线束制造要求,103束电源相关线束,留给保障团队的只有1个半月的时间,肩负着C919首飞节点的压力,石荣荣自知责任重大,整整一个半月没有休息一天。终于在4月28日,电源试验验证台成功地完成了调试工作。当上飞院的赵健总师在启动会议上尤其感谢158厂的时候,石荣荣很骄傲。完成上飞院电气试验室的工作后,C919飞机EWIS机上安装工作启动。这是C919飞机即将翱翔蓝天的冲锋阶段。由于安装周期紧,加上首架机安装问题多,24人的现场保障团队每天仅睡5个小时,到后期随着机上总装部件越来越多,留给大家安装的空间越来越小,为了节约等待时间,石荣荣开始上夜班,每天下午五点开始上班,第二天早上八点下班,回到倒班宿舍倒头就睡,二十四小时只吃一顿饭,两个月的夜班后,石荣荣从原来的128斤瘦到了103斤。2017年5月5日,C919首飞,当C919腾空而起,她在现场跟大家尽情地呐喊,当C919平稳落地,从身边滑行而过,闻着淡淡的燃油味儿,她觉得那是世上比任何味道都好闻的香味。石荣荣的优秀事迹刊登在《航空故事》上,鼓舞和感动了每一位航空人。

       三、积极奋进,揽重责当先锋。2019年至今,承担了公司重大科研项目1项,重点科研项目2项。公开发表《模块化技术在飞机EWIS研制中的应用》、《电磁兼容仿真在EWIS工程实践中的应用》、《EWIS线缆抗高空核电磁脉冲耦合效应研究》等论文6篇,联合出版《民用飞机电气互联系统(EWIS)零部件选用指南》、《民用飞机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安全性分析指南》专著2部。在2019年、2023年中国航空学会飞机总体分会第二届、第三届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行业技术论坛中,分别进行了《EWIS电磁兼容性设计》与《EWIS电气安装件的应用》主题汇报。打造了EWIS专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研制平台,缩小与国外领先企业的差距。石荣荣发挥在行业内的优势,积极协调各主机党支部进行联合共建,先后与商飞北研、601所、602所、603所进行了支部共建,促进党建业务双向融合,并编写了双向融合优秀载体文章《党建引领聚合力,同心共融促发展》。石荣荣积极开展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课题研究,结合支部各党小组特色,进行了《关于加强党小组间信息交流和协作的探索性研究》,针对党建与研发业务工作双向融合发展进行了《党建引领研发工作的实务研究》。石荣荣同志作为一名党员立足本职工作,践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敢于承担,勇于承担,善于承担,不忘航空强国初心,牢记航空报国使命,努力攻克EWIS专业瓶颈技术。

        “航空报国”不是一句口号,是融注于血的初心、是根植于心的使命。作为五十万航空人中的一员,石荣荣在艰难险阻的“江湖”中,一路披荆斩棘、不断成长,以实际行动践行中航光电“敬业、合作、严谨、高效”的研发精神,以干事担当、创新进取诠释对航空事业的忠诚和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555.jpg

2023年度洛阳市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王丽娟

 

       王丽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科研人员。2022年3月获新安县“三八”红旗手、2022年8月获新安县优秀科技工作者、2023年3月评洛阳市科技创新工作先进个人、2023年3月获七二五所2022年度“五一巾帼标兵”、 2023年5月获洛阳市第十届青年科技奖。

       她在工作中实事求是,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把科研管理的一般理论同科研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制订符合实际的科研发展目标和科研发展措施。近年来,她独创的四氯化钛在线快速检测技术,实现了四氯化钛中氧碳等有机物的快速检测;攻克四氯化钛中矿物油除钒技术,解决了植物油除钒增氧的问题;突破氯化废水制备石灰乳循环利用技术,解决了石灰乳堵塞氯化系统的难题;开发钛合金专用高强度海绵钛和靶材用电子级高纯海绵钛,提升产品附加值。十二五至十四五期间,她牵头或参与多项重大课题立项,其中郑洛新自创区重大专项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市重大专项1项,国防科工局项目1项,中国船舶基础产业高级化项目1项,七二五所基金项目1项,获科研资金4000余万元;参与申报并取得省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2项,省级QC三等奖1项,省部级管理创新成果奖3项;发表论文7篇,专利5件,企业标准2项。她主持申报了国家和省市级创新平台5个,获批CNAS实验室认证、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河南省质量标杆、省级智能工厂、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提质倍增试点示范企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等。她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研究水平,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公司科研工作作出新贡献。

 

444.jpg

洛阳市佳缘职业培训学校(2023年度洛阳市五一巾帼奖状获得者)

       洛阳市佳缘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于2017年,是“河南省巧媳妇就业创业工程示范基地”、河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百日攻坚”工作先进单位,“洛阳市妇女创业就业培训基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基地”“洛阳市就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洛阳市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洛阳市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2020年至今连续三年录入河南省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目录清单。

       学校开设有中式烹调、中式面点、茶艺师、美容师、家政服务员、保育员、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城市生活保障培训科目的特色课程,提供职业指导,促进就业发展,搭建培训、职介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开启线上教育,线下体检模式。

       近年来,佳缘培训学校全体女职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推动妇女创业就业、促进妇女脱贫致富为目标,深入贫困县区组织培训送技术、促就业,大力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工程。线上线下累计培训妇女群众30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00多人,累计为家政行业从业人员、社区居民提供公益培训讲座3200余人次,特别是在“百城万村”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先后深入了宜阳县、新安县等国家级贫困县深度贫困村开展送技术、促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显著,获得良好社会信誉。

       疫情期间,该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停工不停学,投资电教设备、免费开展“空中课堂”,宣传疫情防控措施,科普健康知识和个人消杀知识,通过社区组建洛阳城区、新安县等地微信学习群16个,受益学员2900余人。学校荣获“洛阳市社会保险中心定点培训机构示范学校”称号。

       学校创始人董艳萍是“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促进全民创业带头人”、校长王静是“河南省巧媳妇”“洛阳市巾帼建功标兵”“洛阳市窗口服务优质服务标兵”。她们多次带领教职员工走进深度贫困村,努力开展家政扶贫培训工作,累计培训人次达12000余人次,其中建档立卡户300多人,推荐就业3700余人。同时,学校女教职员工在职业教育培训中大力宣传国家扶持政策,帮扶贫困人员通过培训树立自信,为贫困、残疾等困难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实现精神扶贫与技术扶贫。学校还筹资为新安县捐建2个乡里中心。高品质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多次培训被洛阳电视台、洛阳日报、晚报及新安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组建教职工志愿者团队,在市民之家妇联C03窗口为广大市民义务提供家政服务和就业创业指导的公益咨询,我校多名教职员工志愿者被洛阳晚报评为“服务之星”荣誉称号。

       佳缘培训学校教学中注重能力提升,2018年由我校培训的学员参加洛阳市家政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家政服务员、母婴护理2个专业一等奖,河南省家政技能大赛家政组三等奖、母婴组优秀奖。2021年我校教职员工在洛阳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洛阳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养老护理员专业第一名和第二名,培训讲师尤伊娜被洛阳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洛阳市优秀技术能手”称号。2022年河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洛阳赛区选拔赛中,我校员工共计5人荣获保育师专业、育婴员专业、家庭照护专业、家务服务专业洛阳赛区第一名。尤伊娜作为洛阳市代表队成员参加河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整理收纳项目决赛,获得优秀奖。

       按照国家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洛阳十四五规划要求,为充分发挥企业在现代家政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佳缘职业培训学校积极推动产教融合,走校企合作的专业发展之路,围绕区域经济、家政服务行业发展、企业需求,携手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打造家政产业学院,为洛阳乃至全国家政服务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打造新时代家政文化,培养高素质家政管理人才,构建产教融合、育训结合、产学研创一体化服务平台,助推家政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智能化、品牌化、跨界化发展,实现学校、企业、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为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洛阳市佳缘职业培训学校将持续以专业的服务,全面赋能乡村出彩,带动妇女创业就业,为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洛阳”工作贡献巾帼力量,为企业及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价值。

 

333.jpg

洛钼选矿三公司磨浮车间浮选工艺班组(2023年度洛阳市五一巾帼奖状获得者)

       “莫说巾帼不丈夫,犹见红颜履建功”,洛钼选矿三公司磨浮车间浮选工艺班组的女性成员以卓越的表现和不懈的努力,展现了新时代的巾帼风采,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了磨浮车间的半边天。该班组现有职工24人,其中女职工占比高达80%,大专以上学历占70%,已然成为时代新征程的“践行者”。

       2023年,磨浮车间浮选工艺班的20名女性成员紧密团结,展现出了卓越的团队精神与职业素养。作为浮选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她们在日常复杂的生产环境中,每天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她们毫无怨言、不畏困难,而是用勇气和激情去迎接挑战。

       这支女性工艺班在工作中不仅展现了出色的技术和工艺能力,而且体现出了极大的决心。她们追求创新与卓越,不断在技术和工艺上进行探索与突破。她们积极参与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及培训,注重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她们深入了解了浮选工艺的精髓,掌握了各种工艺参数的调整和控制技巧。在日常工作中,她们完全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并快速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除了技术和工艺能力,这支女性工艺班还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她们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在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她们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始终相信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战胜一切。她们互相鼓励、互相激励,共同追求工作目标,共同成长。她们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就,在公司的正确领导和车间的有力指导下,女性职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她们在班组标准化建设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超额完成年度生产任务,创造了优异的工作业绩。

       在生产管理方面,她们完成了817.53万吨的处理量,超出了原计划的2%。钼精矿产量达到了1.02万吨,比原计划高出8%。更令人惊叹的是,她们的回收率高达88.15%,比原计划提升了0.65%。这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她们无数次地试验、改进和不懈努力的成果。

       在车间检修期间,女性成员自发组织起来,对整个车间的工作环境进行了清理和整理。她们不仅关心自己的工作区域,还为整个车间创造了一个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利用空闲时间,她们用心打扫每一个角落,清除车间中的杂物和垃圾。她们擦拭机器设备、清理工作台面、整理工具和工作资料的摆放,确保了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这些女性成员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充分展现了她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集体的关心。她们不仅为自己的工作区域负责,还乐于帮助其他同事清理和整理工作区域。她们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目标。无论是清扫地面、拖洗车间还是整理工作桌面,她们都尽心尽力,力求做到最好。

       正是凭借这样的职业素养和精神风貌,这支团队不仅在生产业绩上取得瞩目成绩,更成为时代的典范。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女性在任何岗位上都能胜任工作,甚至取得比男性更出色的成绩。这20名女性职工将继续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扬帆远航于新时代的大潮之中。她们将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拼搏精神,为公司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她们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职业梦想,展现自己的价值与才华。

来源:洛阳市总工会(网络与职工服务部审核)